当前版面所有热区顶点:
  • 左上: 76,1404 右上: 323,1404 右下: 323,2201 左下:76,2201
  • 左上: 868,159 右上: 1643,159 右下: 1643,457 左下:868,457
  • 左上: 76,504 右上: 1380,504 右下: 1380,1282 左下:76,1282
  • 左上: 91,2266 右上: 308,2266 右下: 308,2463 左下:91,2463
  • 左上: 355,1360 右上: 1380,1360 右下: 1380,1810 左下:355,1810
  • 左上: 1396,534 右上: 1636,534 右下: 1636,1020 左下:1396,1020
  • 左上: 1396,1134 右上: 1644,1134 右下: 1644,1733 左下:1396,1733
  • 左上: 340,1854 右上: 1644,1854 右下: 1644,2483 左下:340,2483
  • 当前期 发行日期:2023年3月28日, 期刊号:第12002期

    医改强音·权威访谈(上)

    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卫服务体系

    专访嘉宾: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

    上一篇 | 返回目录
    • 放大
    • 缩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首席记者 叶龙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意见》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表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实实在在的改革和发展任务,侧重点各有不同,目标却高度统一,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康报:什么是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一体系有哪些特点?

      许树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床位、信息等。优质是指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人性化程度都很高,就是群众既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也能看病更方便、看病更舒心;高效是指服务体系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高,微观层面机构的管理效率高,能够利用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

      《意见》明确,我国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等特点。

      体系完整是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所包含的机构、人员、床位、技术、设备、信息等要素在数量、结构、质量和功能上与群众的健康需要相适应。同时,能够实现城乡、区域、人群的全覆盖和均衡布局。

      分工明确、功能互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职责明确,兼有差异性和互补性,避免功能重复和遗漏缺位。同时,机构和人员能够按照功能定位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连续协同是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群众的健康需要为中心,有效协作,形成防治结合、上下联动、医康护养结合的整合型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的服务。

      运行高效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的最大化。

      富有韧性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一定的资源储备,以及快速响应和组织动员能力,能够及时提升服务效率和能力,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治等,满足短期内快速增加的服务需要,迅速实现平急转换。

      ■健康报: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各级各类医院改革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十四五”期间有什么具体举措?

      许树强:
    医院是为人民群众解决看病就医问题的核心力量。《意见》要求,落实各级各类医院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县域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要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促进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一是更加注重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围绕引领医学科学发展方向、攻克疑难复杂疾病,到2025年,基本完成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目标,使重点病种患者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

      二是更加注重省级高水平医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省会城市和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资源向薄弱地区疏解,“十四五”期间,聚焦重点病种和专科,建设约12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向群众身边延伸。

      三是更加注重地市级医院发挥医疗救治的主力军作用。按照人口分布等合理设置地市办三级综合医院,以及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等专科医院,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到2025年,力争实现每个地市都有三甲医院,在省级与县级医疗服务之间形成有力支撑。

      四是更加注重县级医院发挥县域内龙头作用。围绕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实施“千县工程”,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提升重大急性病救治质量和效率。加强县级医院专科建设,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补齐能力短板。到2025年,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五是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健全医院外部治理体系,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持续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更大程度释放医院发展活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保障医院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健康报: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改革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十四五”期间有什么具体举措?

      许树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疾病防控、促进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要求,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十四五”期间,要按照中央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精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骨干作用,推动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一是明确职责定位。国家、省级、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监测预警、检验检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职能。各级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负责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专病防治规划,建立专科疾病防治协作网络,拟订防治标准规范,推广防治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等。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构建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在国家层面,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使其具备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在省级层面,依托高水平省级疾控中心建设若干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使其具备省域内常见多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地市和县级层面,依托部分综合能力强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局省域公共卫生中心,使其具备辖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三是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规范面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实施岗位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强化质量控制、风险防范和绩效考核。

      ■健康报: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十四五”期间有什么具体举措?

      许树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县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强化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传染病筛查、防治水平,加强管理考核,创新服务模式,发挥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网底作用,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实现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一是发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交通、人口聚集程度等,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资源,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其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调整优化村卫生室的设置,通过加强巡回医疗、上级机构驻村、发展移动智慧医疗等方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二是完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调整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加强住院病房、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重点健全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二级、三级医院医生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全科医生为核心、全科专科有效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弹性化服务协议,对重点人群优先签约、优先服务,明确签约双方的责权利,列出服务清单。

      四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完善城乡协同、以城带乡帮扶机制,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建立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到2025年,实现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基层门急诊服务量占比提升,逐步实现群众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5PRHB5ZG】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