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所有热区顶点:
  • 左上: 53,1559 右上: 587,1559 右下: 587,2483 左下:53,2483
  • 左上: 868,66 右上: 1636,66 右下: 1636,457 左下:868,457
  • 左上: 76,526 右上: 1380,526 右下: 1380,1189 左下:76,1189
  • 左上: 84,1216 右上: 1365,1216 右下: 1365,1526 左下:84,1526
  • 左上: 604,1558 右上: 1380,1558 右下: 1380,1920 左下:604,1920
  • 左上: 1396,517 右上: 1644,517 右下: 1644,982 左下:1396,982
  • 左上: 1391,1004 右上: 1636,1004 右下: 1636,1489 左下:1391,1489
  • 左上: 1396,1518 右上: 1644,1518 右下: 1644,1920 左下:1396,1920
  • 左上: 604,1942 右上: 1636,1942 右下: 1636,2482 左下:604,2482
  • 当前期 发行日期:2020年5月22日, 期刊号:第11275期

    战“疫”国家队

    中山一院“最强战队”挺身战疫

    下一篇 | 返回目录
    • 放大
    • 缩小

    □ 本报记者 杨金伟

      疫情来袭,作为华南地区最尖端的医疗力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时间派出精兵强将奔赴一线。在这次抗疫大考中,中山医人贡献了中山智慧、中山力量、中山方案,演绎了2020年春天里最动人的中山医故事。

      近日,在由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联合主办、辉瑞公司公益支持的战疫系列直播之国家队专场上,中山一院“最强战队”的杰出代表走进健康报直播间。

      英勇背后是中山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拥有110年历史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危而战,挺身而出,充分展现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家国情怀和中山精神。该院副院长陈旻湖介绍,在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该院及时捕捉到预警信号,对全院患者进行大排查,对医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一系列防控措施有序落实,医院进入战时状态。该院多支医疗队奔赴抗疫前线,包括三批次赴武汉医疗队,专家赴绥芬河指导,赴广东省定点医院驻点指导,两批次专家到塞尔维亚开展救援工作。

      对医院的全方位、全动员立体防控,陈旻湖总结为“一个目标、两个全面、三大要素、四大保障”。他解释,紧紧围绕“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一个目标,做到零漏诊、零扩散、零感染,全链条规范工作,全员接受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为了防止院内感染,医院专门成立了督导队伍,对各科室防控措施进行全方位督导。充分调动医院人、财、物,全院一盘棋实时动态调整。在保障方面,保障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保障医务人员的待遇和职称晋升,保障医务人员和家属的生活物资。

      “实际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所表现出的英勇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日积月累沉淀出的底色。我们的队伍在各种灾难、疫情面前,表现都很出色,是一支可靠的队伍。”陈旻湖说,平时出现的医患矛盾值得整个社会反思,更需要医患之间换位思考,共同营造出“尊医爱卫”的社会氛围。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并全力为患者服务。

      为患者搭建生命“方舟”

      作为“重症八仙”之一,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一直坚守在抗疫前线,先是驰援武汉,后来支援绥芬河。疫情告一段落,他才回到家休整。

      “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疫情,影响人口众多。”管向东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政府果断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扭转了“人等床”的窘迫局面,集中收治了大量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医疗队逐渐摸索出救治经验,比如加强机械通气的有效性,增加免疫支持,解决继发细菌感染对患者的威胁,加强ECMO的使用等;而且不断挖掘死亡病例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为的就是“让吃过的亏不再重演”。

      令管向东感动的是,在申请赶赴一线时,科室所有人都报了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管向东说,当国家发生灾难时,医务人员责无旁贷。每一个ICU人都要拼尽全力,与死神赛跑。疫情有召唤,爱国之心有响应。医护人员都是凡人,因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国家的赤诚之心,选择迎难而上。很多90后医生护士的表现让人感到欣慰,“少年强则国强”。

      回想在武汉的日子,该院医学工程部主任、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朱庆棠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由于医院资源有限,整个医院20张床,要收治805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压力非常大。”朱庆棠说,当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建ICU,只能因地制宜在普通病区增设高端设备,支持开展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呼吸支持等技术。“搭建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为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搭建‘诺亚方舟’。”

      硬件解决了,还有医生团队运行的问题。“医疗队的130余名医护人员均是从医院各科室抽调出来,要思考如何在短时间内凝聚在一起形成战斗力。”朱庆棠介绍,医疗队组建了插管小组、清肺小组、营养小组、中医小组、康复小组等多个专业队伍,不仅解决重症问题,还开展患者其他基础疾病、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建立医、护、患一体化的团队合作模式。除了急救工作,医疗队也通过早期介入康复,为缩短病程和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有力保障。

      在管向东看来,此次疫情是对我国现代医学的一个大考。疫情初期,很多一线医院的基础建设、专业人员的基础素质、重症救治资源等,都满足不了医疗救治需求。“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们的医学事业向前发展,转危为机。”管向东表示,在未来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中,如何既能满足日常诊疗需求,又能满足战争、灾难突发时的应急需求?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朱庆棠表示,医院在基础建设方面要做到“平战结合”,在设计布局上对病房和床位要有所预留,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医护团队。“只有做到未雨绸缪,在未来再次遇到类似的重大疫情时,我们才能够从容应对。”

      医疗援助走出国门

      疫情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线作战。在省内,2月20日,该院多位专家进驻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每天查房会诊。此外,组织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集中“中山系”最强大脑,将有效救治经验辐射省内,为东莞市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汕头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省内医院进行会诊。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谢灿茂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两名危重症患者。18天持续抗病毒治疗,俯卧位通气160小时,39天ECMO治疗……这一系列数据足以说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经过专家们全力抢救,两位患者已经痊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采取的防治策略不同。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集中一切力量救治重症患者,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怀。”谢灿茂说,他真切感受到了国力的进步,医疗设备、防护水平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派出两批次专家驰援塞尔维亚,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是第一批支援塞尔维亚的医疗队成员。“医院为我们预备了塞尔维亚宣传手册,让我们初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同时。医院在前期也筹备了援外工作的相关事宜,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由于医院大后方的支持,让第一次援外的郭禹标心里有了底。

      郭禹标说,到了塞尔维亚,首要任务就是走访、调研、摸底。在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中,郭禹标得知,在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ICU是由麻醉科医生主导,以呼吸重症医学的医生为辅,这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呼吸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先把呼吸科医生的后备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给他们培训呼吸机的使用、氧疗、气管镜抢救等技能,分享我们抢救患者的经验。”

      “真的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能够代表国家走出国门,我很自豪。”郭禹标说,中山医人会做好“医疗外交官”,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给予塞尔维亚更多帮助,在临床医疗、科研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XESVK8N】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