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所有热区顶点:
  • 左上: 65,486 右上: 1377,486 右下: 1377,1151 左下:65,1151
  • 左上: 76,1217 右上: 587,1217 右下: 587,1976 左下:76,1976
  • 左上: 76,2050 右上: 580,2050 右下: 580,2313 左下:76,2313
  • 左上: 76,2313 右上: 316,2313 右下: 316,2482 左下:76,2482
  • 左上: 868,77 右上: 1644,77 右下: 1644,457 左下:868,457
  • 左上: 1411,500 右上: 1629,500 右下: 1629,769 左下:1411,769
  • 左上: 1396,871 右上: 1644,871 右下: 1644,1376 左下:1396,1376
  • 左上: 619,1376 右上: 1606,1376 右下: 1606,1717 左下:619,1717
  • 左上: 596,1789 右上: 1644,1789 右下: 1644,2483 左下:596,2483
  • 当前期 发行日期:2023年11月28日, 期刊号:第12165期

    健康中国·行走江西①

    婺源:打开健康美好生活新画卷

    下一篇 | 返回目录
    • 放大
    • 缩小

      作为江南风光的一张名片,婺源有美丽的绿水青山,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之一,婺源还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日渐红火的康养旅游正在被打造成当地的战略支柱产业。

      近日,本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深入城乡调研采访,感受这里的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看到了这里健康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首席记者 刘志勇 特约记者 周翔 通讯员 胡曦


    扫码看视频报道

      婺源处处风景、四季如画,既是全国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目前全国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深秋时节走进这里,虽不见久负美誉的油菜花盛开,但几日阴雨使山间葱翠遮入薄雾,缀以不时隐现的白墙黛瓦、飞檐花窗的徽派建筑,仍是别有一番温婉的美好景致。

    生态惠民,乡村振兴活力足

      如画美景背后是注重生态保护的淳朴民风和优良传统。

      镇头镇游山村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游山董氏族规》中就有致力保护林水生态的生动记载,“严禁任何人携带刀斧进山,滥砍滥伐;私自砍伐山场林木,严惩不贷,犯者要‘杀猪封山’,每户分发三斤猪肉。”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婺源县目前共设立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3个,总面积达10.98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67%,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近1.3万株。

      婺源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真正惠及百姓。

      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地处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心区,是当地打造的一处3A级免费乡村旅游点。婺源是千年茶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占地500余亩的石门村茶叶种植基地,每年采摘茶叶超过45万斤,全部在村庄附近的茶企生产加工,带动周边数十名村民就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去年石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2.65万元。

      作为一处传统古村落,石门村也曾经历乱搭乱建、环境脏乱的时期。进入新时代,为加快乡村文明建设,当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拆除危旧房屋34栋、乱搭乱建46处。环境整治后,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张贴微家训、实行“门前三包”等,规范村民行为、提高保护意识。如今,村内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精美墙绘,红色党建与古村落保护已经嵌入村庄的一步一景。

      石门村是婺源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生态旅游直接从业者突破8万人,间接受益达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70%,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蓝冠噪鹛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蓝冠噪鹛最早于1919年在婺源被发现,1923年被命名后又神秘消失,直到2000年才重新被发现。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仅有的250余只蓝冠噪鹛都在婺源,成为这里守护绿水青山的最好代言。

    中医药发展,涵养健康乡村新生态

      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婺源县培植优质中草药的条件得天独厚,也成为孕育、滋养、传承新安医学的重要基础。

      昔日荒山开发成中草药种植园区,老旧古宅改造成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传统村落升级成热敏灸小镇。婺源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斌介绍,近年来,该县依托中医药文化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机遇,壮大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先后获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张斌介绍,婺源县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考核,成立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座谈会和中医药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结合具体县情,婺源县出台中草药种植、深加工萃取及中医康养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大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大健康产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3年来,婺源县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作为中药材奖补资金,推动道地药材品牌化建设,打造皇菊、山蜡梅、白术、三叶青、七叶一枝花等特色中药产品,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展到2.51万亩,其中50亩以上的种植经营主体有30余家。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婺源县中医院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中医药参与率均达到80%以上;投资2.5亿元的康复养生楼已经投入使用,可提供近500张康养病床。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建成标准化中医馆,20家村卫生室设置了中医诊室(中医阁),目前已有700余人次参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2022年9月,婺源县成功举办中药产业暨中医康养企业洽谈会,与多家大型头部中医药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推动总投资30亿元的婺源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成功引进中国健康好乡村康养项目,全面推动“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康养”深度融合。

      溪头乡龙尾村是婺源油菜花观赏区之一,村里的18栋明清时期徽派老宅群落,如今已经被打造成一处康养集群,充分保持原始建筑古朴风格的同时,内部设有书画室、茶室、书房等,原有的祠堂也被改造成道地中草药文化博物馆、新安医学体验馆、国医堂。入住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享受本草药膳、中医坐诊、针灸、艾灸、中医推拿等多项康养服务。

      11月11日,龙尾村国医堂揭牌,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邀请十余位三甲医院医生来为村民义诊,这栋古色古香的徽派老宅里人声鼎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病科副主任医师屈晓霞说,国医堂的义诊活动将长期举行,每天至少会有3名医生驻点义诊,“希望通过这种形式长期惠及当地居民,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医药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婺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徐饶英表示,婺源将继续挖掘好、利用好、保护好中医药文化,全面提升“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品牌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