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是火爆的,以热干面为代表的“过早”文化开启人们活力满满的一天。也有人说,武汉的个性是温婉的,可登高远眺的黄鹤楼、绵延的长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里九省通衢,生活的烟火气升腾,健康中国建设带来的新变化不断涌现。
近日,本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来到湖北省武汉市公立医院实地调研采访,感受到当地医院在拓展应用信息技术、增强临床专科能力、改善医疗服务方面所作的努力。
□本报记者 王潇雨 王朝君 吴少杰
特约记者 萧济康 黄征宇 张翼飞 高琛琛
通讯员 罗磊
打造数字化医疗服务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门诊药房的窗口前,患者李女士用手机缴费后,她的处方信息就被传送到药房。全自动机械手臂接到指令后,精准找到药品,并通过传送带把药品送至窗口,药师只需扫描就诊条码,通过人工智能视觉系统核对处方信息,即完成发药。李女士到窗口取药,这个过程大约10秒。
“这是湖北省首个‘库发一体’智慧药房,配备了盒装药品智能快发机、全自动口服药品单剂量分包机、静脉用药调配一体机和成品输液分拣机。药品从入库、出库到传送、配发给患者,全程实现无纸化、自动化。”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药学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年,医院以建设智慧医院为突破口,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医疗服务全过程深度融合,探索建设智慧药房、智慧物流、智慧病房等。
在该院心血管内科的智慧病房内,患者如需帮助,可随时点一下床头的智能屏,呼叫护士站。通过这套智能床旁交互系统,患者不仅能与医护人员通过音视频互动,还可享受健康宣教、费用查询、订营养餐等服务。
病区护士向记者介绍,打点滴时不用盯着看,时间到了,智能输液监测系统会实时发出提醒;无线体温采集系统取代人工转抄,自动上传患者体温数据;物联网智能感知系统自动监测环境温度、湿度,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需要随时调整;给老年人群配备防走失腕带,当老年患者走出病区大门时,腕带会向护士站发出告警信息……
数字化元素也融入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的物流和医院管理中。据了解,杨春湖院区安装了箱式物流和气动物流系统,串联起病房、手术室、医技科室、餐厅、库房等区域,实现无人配送。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数字化运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视觉化可以直观掌握医院运行动态,从而辅助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的目标。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加强规划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武汉)建设,应用全民健康信息市区一体化平台和公共卫生云等五大系统,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优化“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打造全市“互联网﹢医院”共享服务平台,高水平提升卫生健康保障能力。
深化妇幼健康服务内涵
在高品质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武汉市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推进配套支持政策实施;深化妇幼健康服务内涵,加强儿童健康管理。
宝宝小火车、便利店、在“阳光音乐台”弹琴的网红小熊……武汉儿童医院的门诊大厅处处体现着“患者友好”的设计理念。傍晚时分,仍陆续有患儿家属在该院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武汉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花芸介绍,2021年,该院将行政职能科室对外服务项目前移,将“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在门诊,复印病历、政策咨询、报销等以前需要在行政职能科室办理的事项可在“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是该院的便民举措。该院儿童心脏中心并没有按传统将内外科分开设置。该中心主任皮名安介绍,有些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两头跑”,医院整合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以及影像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等优质医疗资源,让诊疗服务围着患者转。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还有该院的“家庭化产房”,新妈妈们可以在这里待产、分娩、做产后康复。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周爱芬介绍,该院是全国最早成立儿童心脏专科的儿童医院,每年实施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近千例。“为了让更多小朋友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我们要让更多基层儿科医生熟练掌握专科技术。”周爱芬介绍,2016年3月,该院牵头成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已增至222家。联盟以项目形式推广专科技术,选取儿科疾病常用的专科技术,通过专家带教、线上培训、线下实践等形式,提升基层儿科医生技术水平。
让更多生命重获希望
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患者崭新生活的开始,但患者术后需终身服药,因此随访非常重要。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研究院二楼的移植随访中心,移植随访门诊为移植术后患者提供术后治疗、保健平台,开展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监测、抗原抗体检测、病毒检测等一系列术后健康管理,并针对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尝试开展劈离式肝移植或肝叶移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暨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教授叶啟发介绍。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我国第一批试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医疗机构。2021年3月,该院设立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科,组建由重症监护专科医师、重症监护专业执业护士、专职协调员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化工作队伍。
2021年,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挂靠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该中心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医疗质控中心,至今已参与制订10余项行业标准、共识,面向全国组织开展26站71家医疗机构专项调研和现场质控。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服务武汉城市战略定位、服务人民健康为主线,推进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