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所有热区顶点:
  • 左上: 76,1229 右上: 323,1229 右下: 323,1714 左下:76,1714
  • 左上: 862,76 右上: 1643,76 右下: 1643,457 左下:862,457
  • 左上: 76,503 右上: 1380,503 右下: 1380,1114 左下:76,1114
  • 左上: 76,1829 右上: 316,1829 右下: 316,2483 左下:76,2483
  • 左上: 355,1191 右上: 1380,1191 右下: 1380,1735 左下:355,1735
  • 左上: 332,1760 右上: 1377,1760 右下: 1377,2483 左下:332,2483
  • 左上: 1396,524 右上: 1637,524 右下: 1637,1564 左下:1396,1564
  • 左上: 1396,1666 右上: 1644,1666 右下: 1644,2408 左下:1396,2408
  • 当前期 发行日期:2024年12月12日, 期刊号:第12418期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返回目录
    • 放大
    • 缩小

      本报讯 (记者 段梦兰)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以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规划》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以下简称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病死率逐步下降,社会歧视进一步减轻。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整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也要看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影响流行的社会因素复杂交织,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高,异性传播感染人数多、隐蔽性强、预防难度大,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规划》确定防治总目标是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减少相关死亡,将整体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规划》明确了提高社会防护意识、促进危险行为改变、预防家庭内传播、提升诊断治疗效果、控制人群感染水平等5方面具体工作指标。其中,在提高社会防护意识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重点人群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感染者权利义务知晓率达95%以上,到2030年持续巩固提升。

      《规划》提出开展宣教干预和社会动员、加强检测和监测、推进治疗和救助、落实不同人群针对性防控措施、强化重点地区防治工作、开展艾滋病防治社会治理等6方面14条具体防治措施。